🍊网站名称:爱榴爱橙🍊网址:www.a6.ac.cn






   
分享文章 哲学家尼采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“精神三变理论”。 意思是说,一个人真正的成熟,往往要经历精神上的三次蜕变。 一变是成为骆驼,别人说什么,自己就做什么,在人生路上负重而行。 二变是成为狮子,这个阶段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,敢于否定,敢于追求。 三变是成为婴儿,从身体到内心摆脱外在价值观的驱遣,使整个生命获得新生。 如果说,骆驼到狮子是他律到自律的转变。 那么狮子到婴儿,则是行为自律到精神自律的蜕变。 其实,一切的自律,本质上都是精神上的自律。 能控制好自己精神的人,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。 人与人之间,不同的心态,殊异的格局,往往就是在这上面体现出来的。 保持清醒的思维 拿破仑曾说: “一个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的人,胜过十个攻城略地的将军。” 遇到生活中的麻烦,我们常常会担心能力不足,阅历不够。 但实际上,真正让局面覆水难收的,往往不是看似艰巨的挑战或困难。 而是一些之后看来不值一提,当时却没能够清醒对待的小事。 如果说,能力决定你能够走上哪条路,时刻保持清醒则决定了你能够走多远。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。 一场野外拉力赛结束后,冠亚季军一起接受采访。 有位记者指着冠军手里的奖杯,开玩笑道: “如果这个落在沼泽边上,那么它离多远时,你有把握开着车去取到?” 季军想了想:“30公分吧。” 亚军耸了耸肩,自信地说:“20公分就够了。” 人们满怀期待地看向冠军,却听他说: “我只会远离沼泽,离得远远的。” 常言道,善骑者坠于马,善水者溺于水。 解决麻烦的根源,在于时刻远离麻烦,这是一种人生的清醒。 如果失去清醒的判断,那么无论技术再好,迟早也会有翻车的那天。 诚如一句老话所言: “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 遇事保持清醒,即使能力暂时不够,也能通过条分缕析,逐渐找到破局的方法。 相反,恃才放旷,被以往的成绩冲昏头脑,非但发挥不了真正实力,还可能任由一件小事,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。 为人处事,惟有醒眼阅世,才能行稳致远。 减少精神内耗 作家李尚龙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。 当时他还是英语老师,为了实现当作家的梦想,每天都利用空余时间努力自学。 有位朋友深受鼓舞,说自己从小就想当摄影师。 过了一段时间,李尚龙问朋友:“摄影的事,你做得怎么样了。” 朋友坦承还没开始,问及缘由,便回答说:“还没准备好。” 李尚龙好奇:“那怎么才叫准备好呢?” 朋友支支吾吾地说:“要么不做,要么就做到最好嘛,总不能稀里糊涂就开始吧。” 几年后,李尚龙写出了畅销书,成功改变了命运。 那位朋友,则仍然停留原地,酝酿着所谓完美的开始。 人生最可悲的,是有过跃跃欲试,却拿时机不成熟做借口。 如果不能做到精神上的自律,就无法提高自己的行动力,最后一事无成。 《认知突围》里有一个“成长-机会”曲线,表示每个人生阶段,都要经历漫长的积累期。 当你的成长积累到一定程度,触发相应的机会,才可能跃升到下一个阶段。 可如果你连成长的第一步都没有踏出,就永远达不到触发机会的条件,只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圈层里。 作家铁凝曾说: “我们都太喜欢等,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。 而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。” 人生不像做饭,不能等到万事俱备了才下锅。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,前一秒和后一秒的世界就是不同的,而每个没有抓住的当下,都是对生命的辜负。 所以,趁着还有大好年华,别再把精力浪费在反复纠结的内耗上了。 无论是宽阔平原,还是荆棘小路,人生就像脚底的路,走下去才会有延伸。 管好自己的情绪 古人常说: “喜时不诺,怒时不争。” 一个人最该避免的,是自己的言行被情绪左右。 高兴的时候,对什么事情都夸下海口,回过神才发现骑虎难下。 郁闷的时候,只顾宣泄情绪,事后才后悔伤害了最关心自己的人。 人这一生,一旦被情绪牵着走,就很容易生出许多无谓的烦恼。 演员黄磊曾在女儿生日的时候,分享了几张和女儿的合照。 本想收获祝福的他,却很快读到一条恶评: “这小孩笑得真恶心,但也难怪,有其父必有其女。” 黄磊气不打一处来,当即就要回怼这个评论,妻子却问他: “你现在这种状态,能争出个所以然来吗?” 黄磊这才冷静下来。 而等到情绪平复之后,他意识到,这种刻意中伤的评论,只要不去理会,很快就会自行湮没。 如果仗着气焰去争执,非但把评论区搅得乌烟瘴气,要是有人把对骂的内容断章取义,还可能引出无数风波。 与其如此,不如把用于情绪发泄的时间,留给真正值得的人。 《格言联璧》中有言: “有才而性缓,方属大才;有智而气和,斯为大智。” 生而为人,有情绪是本能,不被情绪牵制才是本事。 与其在狂喜中变得忘乎所以,在愤怒中变得敏感脆弱,在怨抑中变得自暴自弃。 不如平心静气,从情绪的枷锁中解脱出来,认真理性地接纳生活。 屏蔽外界的干扰 不知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: 信誓旦旦想要达成的目标,别人一个眼神,就开始瞻前顾后; 分配任务时想毛遂自荐,却因一两句质疑,便忍不住打退堂鼓; 明明有自己的想法,却被外界的目光所左右,至始至终活在别人的影响下。 但正如一句名言所说: “人要有自绝于外的勇气,因为这是成功的秘诀!”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前往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大赛。 可就在演出开始后没多久,小泽征尔指挥的乐曲就出现了不和谐的旋律。 在如此高级别的比赛中,人们都在想,小泽征尔是不是指挥错了。 可小泽征尔却毫不犹豫地向评委反映:乐谱有问题。 然而,在场评委郑重声明:乐谱不会出错,是他指挥的问题。 面对数十名乐坛泰斗,小泽征尔丝毫没有动摇:“不!一定是乐谱错了!” 话音刚落,前一秒还气势汹汹的评委席,立刻响起了掌声。 原来在评委们看来,身为整个乐团的指挥,必须时刻相信自己手中的指挥棒。 倘若轻易受人影响,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,那么拥有再好的乐感,也很难成为一流的指挥家。 生活中很多事情,也是如此。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,对象是一群智力、学历、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。 在这些人当中,87%的人目标模糊,基本上是别人说什么,就做什么; 10%的人有3-5年的清晰目标,并且有较强的执行力; 3%的人则拥有10年以上的规划,不管别人说什么,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。 结果,绝大多数人都在今后的20多年里活得随波逐流,又常常抱怨社会的不公。 而那些能够坚持目标,不在乎旁人看法的,才最终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。 在这嘈杂喧嚣的世界,真正厉害的人,都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。 专注内心的追求,先有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,才会有出于千万人的人生。 让生命化繁为简 许多领域中,都有个“二八法则”。 意思是说,80%的资源在很多情况下无足轻重,真正有用的只占到20%。 一辆高档轿车,80%的时间都在闲置; 一部顶配手机,80%的功能都不会用到。 买来的东西,80%都在储藏室里落灰; 所以,一个人的境界,并不是体现在他能得到多少,而是能懂得大道至简,以简驭繁。 企业家格勒汉姆曾在演讲中说: “当你在校园里学习,你只需要一间宿舍; 当你外出旅行,你只需要一间客房; 当你野营的时候,则基本什么也用不着。” 年少成名的他,也曾有过一段物欲横流的生活。 他往生命中塞满了奢侈物件、高档酒会,拼命向别人炫耀自己人生的逆袭。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,稍纵即逝的虚荣感被满足后,过多堆积的欲望反而让自己身心负累。 面对拥挤闭塞的房间,凌乱不堪的摆设,格勒汉姆逐渐意识到,生命本该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。 他清理掉家中所有东西,只保留日常基本所需。 消遣式的社交他也一并推辞,转而享受独处的时光。 回归简单纯粹的生活,格勒汉姆才终于觉得,找到了精神上的富足,和心灵上的慰藉。 有句话说得好: “生活简单是清欢,人心简单是幸福。 学会简单,就是不简单。” 每个人生都好似艺术家手中的雕塑,都有趋于完美的机会,只要剔除多余的部分。 前半生阅尽繁华,余生愿你回归精神上的内敛。 剔除生命中80%的无谓追求,才能把简单有意义的生活修炼到极致。 ▽ 作家马丁有一句话: “真正的自律,不是往外,而是往里。 是在精神上提出要求,再将这种要求,潜移默化成做人做事的准则。” 蒲柳之姿,望秋而落;松柏之质,经霜犹茂。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是如此,关键还在于内在。 惟有精神上的修行,外在行为的自律,才会变得水到渠成。 往后岁月,愿你忠于自己,醒眼阅世,不受羁绊,身无负累。 在这喧嚣浮沉的尘世里,修得精神的自律,活出灵魂的自由。      
马广阔丨2023年4月12日丨www.a6.ac.cn
文章来源于网络,由于喜欢本文章,拿来分享一下。


马广阔丨2023年3月24日丨www.a6.ac.cn
美食


马广阔丨2022年11月24日丨www.a6.ac.cn
2022/11/24  05:55


歌名:音乐爱好者;
演唱:马广阔
2022.11.24 /05:33


转载于:灼见所谓能力问题,80%都是态度问题
2022.11.23 /05:55


转载于:创业思维君当你老了,一生最后悔什么?
全球统计前五名公布
2022.11.22 /05:22


马广阔丨2022年11月21日丨www.a6.ac.cn
2022/11/21  0:23


马广阔丨2022年11月20日丨www.a6.ac.cn
2022/11/20  1:00


马广阔丨2022年11月19日丨www.a6.ac.cn
2022/11/19  00:29


马广阔丨2022年11月18日丨www.a6.ac.cn
2022/11/18  15:43




复制成功,请打开浏览器,在地址栏粘贴访问
复制失败
!
访问说明
由于内无法下载,如需访问,请复制链接后使用浏览器访问